首页> 行业资讯> 137家京津冀药企缘何“扎堆”落户沧州

137家京津冀药企缘何“扎堆”落户沧州

12家上市公司、5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在这里“扎堆”落户,7个全球首创药国家1.1类新药项目在这里实施……位于渤海湾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风生水起。

近年来,沧州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大力开展扶持和培育。特别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积极承接京津医药产业转移,特别是加快推进北京·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目前,已签约入园项目137个、总投资438亿元。

如今,朗依制药、万生药业、协和药厂、华润双鹤等国内乃至世界知名药企和相关服务外包企业纷纷落户沧州或谋划在沧布局,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绿色生物医药示范园区在渤海之滨、运河之畔加速崛起,中国北方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已初现雏形。

机制活:北京药企实现“生产在沧州、身份在北京”

受环境、土地等因素制约,近年来北京医药产业疏解不断提速,但现有政策下,药企异地搬迁是件很麻烦的事。因为我国医药行业实行属地管理,药企必须在注册地生产和接受监管,一旦搬迁异地,只能重新进行药品审批。关键时刻,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制、新模式起到了决定作用。为给来到沧州发展的北京药企提供便利,经沧州市积极与北京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决定在生物医药产业园探索实行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方式,即集中转移至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京籍药企,仍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对其生产情况进行延伸监管。入驻的北京药企依然保留“北京身份”,名称、注册地址不变,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转移,按照变更生产地址办理。企业落户同时享受“两地”政策,解除了后顾之忧。

2014年11月,在北京经信委组织的医药产业转移基地比选推介会上,沧州市凭借国家级园区“招牌”和区位、交通、基础设施、土地资源等优势,赢得与会企业一致好评,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胜出。最终,北京经信委确定将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区作为北京医药产业转移承接地。生物医药园区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承接京津医药产业转移,打造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区,这也是京津冀合作共建共管的首个专业化产业园区。

截至目前,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签约项目137个,总投资438亿元,在建项目19个,竣工项目18个,另有23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政策暖:给迁入药企吃下“定心丸”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国家级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规划面积28.29平方公里,分为化学制药区、中药产业区、高端医疗产业区等功能区块。

如今,行走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厂房、一家家分布有序的企业映入眼帘;园区里环境优美,工地上机声隆隆。思邈路、华佗路、李时珍路……一条条以古时名医命名的道路,既凸显了产业特色,也给园区增添了几分“文学范儿”。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一流的服务环境,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以及硬件设施同等重要。近年来,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秘诀就是这里“暖心”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沧州市委、市政府及渤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把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作为发展的核心,建立市、区两级领导重点项目包联责任制,对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做到全程服务、一抓到底。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并设立企业家直通车办公室,开展“一站式、便捷式、解难式”综合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同时,以开展“双创双服”为契机,不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办事程序最简化、办事态度最热情、办事理念最先进、办事成本最低廉、办事方式最快捷、办事成效最显著的“六最”政策洼地,让企业“进得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好”。

一系列暖心政策,给迁来的北京药企吃了“定心丸”,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药企接连准备签约入驻,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负责招商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最忙时一天要接待6家前来考察企业的代表。

入驻企业多了,园区产业集群效应也不断增强,获得了国际知名医药集团的关注和认可。作为最早入驻并试生产的企业,北京郎依制药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两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进入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后,发展空间更大了。公司副总经理冀伟伟表示,由于园区各类资源聚集,公司生产成本能减少一半,生产能力则提高了一倍。据介绍,该公司一期项目投资2.4亿元,年生产能力500吨,供给位于顺义区北务镇的制剂工厂。目前沧州分公司二期工程已经启动。同时,美国珐博进计划投资1.46亿元,将公司三大技术平台逐步引进园区,建设生产国家1.1类新药可博美(FG-4592)原料药生产基地;中日合资北京康蒂尼药业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了国家1.1类新药吡非尼酮(我国第一个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产业化项目。包括北京康辰制药有限公司年产500公斤盐酸洛拉曲克项目、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北京康辰药业有限公司抗肿瘤新药项目等一批医药项目纷至沓来。

理念新:园区处理的污水可养鱼

承接医药产业,资源、环保是焦点问题。对此,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企业入园,并不是一场简单的生产转移,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把“存量绿色化,增量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产品循环化”作为基本要求,严把项目引入关,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强、创新能力优、产品附加值高的优质项目,打造发展新地标。目前,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引入上市公司12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3家,国家1.1类新药产品(全球首创药)7个。

更让人振奋的是,入园企业产品以抗瘤药、高血压、心脑血管等领域的高端药为主,部分产品市场份额超过50%,处于医药行业高端水平。例如,北陆药业生产的九味镇心颗粒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北京斯利安药业生产的鱼精蛋白是市场紧缺药品,该企业是国家指定的唯一保护生产企业;联馨药业生产的人工麝香为国家机密产品,该企业是全国唯一的生产厂家;朗依制药的硝呋太尔、北陆药业的医用造影剂、斯利安药业的叶酸等单品,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

与此同时,在生态环保方面,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开展燃煤锅炉升级改造、涉VOCs重点企业整治、中水回用、扬尘治理、节能减排等专项工作,目前,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已经建成投用,可以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随时监测和追踪溯源。固体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可处理废弃物各类共计30多种,年处理能力6.3万吨,完全可以满足医药企业的需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会同北京医药行业协会沧州分会、渤海新区医药行业协会制定了《医药项目环保规范要求》,企业提高环保处理水平的意识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在设计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超低排放成为共识。另外,建设了生物医药产业园污水“一厂一管”架空排放管网,将企业排出的污水通过各自独立的管道输送至污水泵站收集池内,再利用“一体化泵站”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目前,污水处理厂已通过一级A排放标准验收,并实现每日1.5万立方米中水回用,污水处理水平处于全国同类园区前列。经过测试,污水经治理后水质达标,甚至可以养鱼。

动能强: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如今,日新月异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成为沧州经济版图上的一个新地标,形成未来支撑沧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去年,沧州市专门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引导支持每个产业集群都集中一个园区、编制一个“两化融合”智能改造计划、设立一支产业提升基金、组建一个行业协会、建立一个研发中心、举办或参加一个国际性会展活动,大力培育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18+7”(18个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7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

同时,在7月份召开的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杨慧特别提出,要围绕“沿海率先发展创新示范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定位和“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壮大“六大新动能”、培育“五大新引擎”。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六大新动能”的重要内容赫然在列。这为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据悉,目前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规划了大健康产业园、制剂产业园等一批“园中园”项目及冷链物流区等配套设施,进一步丰富了产业生态链。未来,园区将着力发展高端原料药、医药制剂、现代中药、大健康产业和医药特色小镇,形成“五位一体”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同时,天津·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加快建设,已入驻广祥制药等多个项目。沧州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将形成北京与天津两个医药产业转移聚集区的“双核驱动”格局。

据悉,“十三五”末,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将力争实现“1511”目标,即:完成承接转移北京医药企业100家、投资500亿元、产值1000亿元、税收100亿元,推动形成“南有泰州、北有沧州”的医药产业战略新布局。届时,一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高标准、绿色的生物医药示范园将崛起于渤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