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根本解决途径在于低碳技术进步

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根本解决途径在于低碳技术进步

      钢铁行业作为碳减排的重点行业,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未来将面临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以及严峻的“碳经济”挑战。4月23日,在“2022(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指出,单靠钢铁行业自身,要实现“碳中和”有难度,但如果考虑全社会的协同,则钢铁行业未来有可能趋近“碳中和”。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认为,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国民经济及钢铁工业自身发展客观需要,综合技术发展状况,科学统筹谋划,分阶段、分步骤,合理有序推进系统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流程优化创新、冶炼工艺突破、产品迭代升级、捕集封存利用六条低碳技术路线的研发与应用,做到技术发展有的放矢、阶段目标明确可行将是一个与时俱进、动态调整的过程。

  “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要有理性、客观、清醒的认识。”何文波表示。

  我国钢铁行业处于由大到强转变关键阶段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指出,我国钢铁工业正在引领世界钢铁绿色低碳革命,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显著成效,淘汰了一批无效、低效产能,优质、绿色产能占比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结合我国主要用钢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并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稳增长相关政策的实施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影响,综合判断2022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仍将维持高位,在“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和政策引领下,中长期钢材需求量将呈缓慢下降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工业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以去产能、控规模为基础,统筹推进技术创新、绿色转型、智能制造、兼并重组,行业发展生态、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改善,迈上了新的发展阶段,现已成为我国技术含量最高、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认为,总体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已经进入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加速演进期,处于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关键阶段,并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规模优势持续保持;二是产品品种更加丰富;三是绿色智能水平加速提升;四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2021年以来,针对我国钢铁行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对确保全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钢铁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应对国内外需求形势变化,积极保供稳价,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行业效益创历史最高,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调节更加有力,得益于粗钢产量调控更加有力,得益于对规范铁矿石信息发布措施更加有力,得益于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更加有力。”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表示。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国钢铁行业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苦练内功、主动作为,将钢铁“强国梦”主动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夏农认为,加快推动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一以贯之地持续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以贯之地坚决落实钢铁行业各项政策措施,一以贯之地严禁钢铁新增产能、巩固提升去产能成果;要进一步优化结构、支持创新、鼓励兼并重组,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加强环保、降低能耗、提升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维护供需平衡、促进钢铁行业平稳运行。

 钢铁行业要坚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作为工业重点领域,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费大户,同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认为,在推进“双碳”目标过程中,需要坚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仅对我国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为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加快优化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当前,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多目标阶段,实现不同目标的措施不一样,而且国民经济是一个非常复杂、相互关联的系统,系统中每个变量的变化都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平衡带来影响,如果只顾一点不顾其余,就可能会打破宏观经济的均衡。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我国钢铁行业减碳不能仅从行业自身出发,而应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要把握好多重目标的平衡。一是把握目标之间的层级。目标是多元的,但目标之间有层级,其他目标要服从高质量发展目标。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过程中,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二是把握目标之间的先后。不同目标之间存在先后顺序,减碳是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而不是限制发展本身。减碳必须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不能因减碳而削弱国家生产力,所以研究和推动“双碳”工作不能就碳论碳,必须注重减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不能颠倒顺序、颠倒因果。三是把握目标之间的长短。要分清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是长远目标,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短期不能够过度用力,有些长期规划的目标不适合作为短期的计划或是政绩考核,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也明确要求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何文波强调,我国钢铁行业走向“碳达峰、碳中和”,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低碳技术进步,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和技术推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组织编制了《中国钢铁工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和《中国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愿景规划》将为钢铁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和部委低碳转型要求提供重要指引。

  低碳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国际形势要求和国内目标任务,绿色低碳是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出路,绿色应当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低碳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李新创认为,超低碳排放是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助力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其不仅是单纯末端治理,更是一场全方位的绿色革命,下一步仍应突出重点、稳中求进,高标准推进超低碳排放改造。对此,殷瑞钰分析,对钢铁工业而言,“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总量性、强度性、结构性的命题,是有时限性的战略性的大命题。初步判断,我国钢铁行业已接近进入碳排放峰值平台期,越早实现“碳达峰”越有利于后续脱碳化进程和“碳中和”的实现,要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落实“双碳”目标,粗钢产出总量控制与流程结构调整是两大重要抓手,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是重要支撑。

  长远来看,在逐步适应“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未来钢铁行业生产制造流程将趋向为三大类,即高炉-转炉长流程、全废钢电炉流程和氢还原-电炉流程,并由此派生出不同模式的钢厂。“对于一些长流程钢铁联合企业,还有可能与建材、化工、电力等企业共同形成工业生态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殷瑞钰表示。

  李高认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和碳减排重点领域,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自身发展、对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均具有重要作用。推动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做好统筹、多措并举,应着力部署四方面工作:一是合理控制粗钢产量,加快结构调整;二是大力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创新;三是抓紧认真做好参加全国碳市场的相关准备工作;四是做好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有关工作。

  陈克龙强调,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应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先立后破;要积极作贡献、努力率先,但也不能抢跑,应依靠技术创新、减量发展“双轮驱动”,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